黎少阳还不知道,自己已经被院里报上去申请国家助学金。
军训一结束,学校已经开始组织申报学院和国家助学金,金额标准5000和15000。
学院助学金是各院自己定标准,一般按照成绩和困难程度排个名。
国家助学金评选原则是名额不限,品学兼优、家庭困难的都可以报。
但实际上,国家助学金意义非同一般,一是金额大,二是作为国家级奖项,涉及后续一系列找工作、评奖评优、留校资格积分、考研加分,哪个学校都要有一套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评选规则,华大经过公开征集、校务会研究,全校公示、最终通过对国家奖学金的要求是:
1、连续获华大特级奖学金2次以上(大一新生入学成绩排名top3,特别贫困可放宽至top10)
2、同学老师360度评价全优(无差评,有差评需经校务会单独审查通过,提交澄清说明)
3、家庭济困情况调查要到外地现场开展家访和情况调查。
评选要求相当苛刻,光是第一项已经连续6年没有符合条件的,轮空,想想也是,哪那么巧,成绩数一数二的正好家里很穷很穷。
那既然条件这么苛刻这几年为啥不修订放宽一下呢?
其实,恰恰相反,这个条件就是被这几年越修订越苛刻的。
主要是入围的人多,就需要按照家庭困难程度排序,需要做家庭调查,学校和远离还要派特别调查组跑去偏远乡村,做调研,现场走访,录音录像,回来还要写大报告,不胜其烦。
而且责任重大,很容易出事,先头几年有申报国家助学金要求的,在公示阶段,有被寝室同学、同时入围没选上的其他人甚至自己家嫉妒眼红的亲戚朋友来举报,学校还要再组织调查,非常麻烦,对学校影响也很不好,有一年因为,没有把一个抗美援朝烈士子女报上去,而报了一个父亲是科长的同学,被举报到教育部后,还接受了教育部专项助学金工作小组的专项调查,差点影响了机械学院的双一流专业评选,因此学校是一而再、再而三的严格了评选要求,最好没有入围的,美其名曰宁缺毋滥。
破天荒得今年各院新生入学成绩排名top3的,打着贫困标签的3个,其他2个院,都“经辅导员和学生本人沟通,贫困程度更符合学院奖学金标准”
,主动放弃了国家助学学金。
薛院长看了一下新邮件,易清辉发过来的,邮件标题:国家助学金申请表(计算机学院黎少阳)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