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远处,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在距离守城士兵不足百米的地方来回踱步,看陈京观骑在马上走过来,便似无意地嘟囔着:“天寒地冻,再吃不饱饭,这个年不好过。”
老人没等陈京观反应,贴着墙边就走,而陈京观行至城门口时,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个佝偻的背影,他本打算先回雍州再出发去敬安山,此刻,他有了新的主意。
“平海,你说今年的年我们俩都不回去,平芜是不是要闹了?”
平海轻笑了一声,“师父在,他不敢。
倒是咱们趁着年关打过去,敬安山那刚好没什么戒备。”
平海对陈京观的话心领神会,陈京观没再说话,等两人出城时,门口的平远军已经列队整齐等候命令。
刚才的圣旨并没有改变平远军对陈京观的态度,反而陈京观在他们眼中看到了欣慰。
或许对于他们来说,自陈京观许了他们出军户,又带着他们为百姓东奔西走地寻粮,那时他们便认下这个少将军了。
其余的,以前与他们无关,现在亦是如此。
“今年的年回不去了,咱们直接去敬安山,去会一会鼎鼎大名的穆氏兄弟。”
那穆氏兄弟占下的敬安山,处在南北两国的交界,北接凌州,南邻廊州,更重要的是,南魏最大的运河从敬安山起,引了泯川江的水直达阙州,让阙州全城百姓的粮走水路,是唯一能在年关前到达阙州的方式。
“师兄,敬安山上山只有一条路,为保险起见,我们要等着援兵过来。”
陈京观与平海拿着地图,看着平海画出来的那条线,又往平海落笔处看了看,“我们走昌安营,在他们发现之前,先抓了他们的人。”
平海没有应声,但陈京观察觉出他拿着地图的手颤了颤。
“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,我不会重蹈覆辙,我们只借道不借兵。”
十几人的队伍开始慢慢向前挪动,陈京观唤来了队尾的信差,“快马加鞭,一封亲手交给陆小爷,另外一封交给董将军。”
……
几天后的平州陆府。
“哥!
我的好哥哥,这次敬安山剿匪就让我领兵吧,你在我这年纪都打下东亭一座城了。”
陆栖野从出了军营就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念叨,身材高大的他套在昌安营的盔甲里满是十七岁的意气风发。
不过就凭陆家的名号,他陆栖野只要不谋权篡位,陆家定是能保他一生繁荣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