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:混乱平息与疑云丛生
铁牛被捆成了粽子,抬回了村里。
那场景,活像刚打捞上岸的端午祭品,只是捆绑的绳子不是彩线而是粗糙的麻绳,嘴里塞的不是糯米而是破布条子(为了防止他咬人或者发出那瘆人的女声)。
几个壮劳力吭哧吭哧地抬着,铁牛那庞大的身躯在简易担架上晃晃悠悠,汗水混着之前沾上的泥污、狗血,在他滚烫的皮肤上画出一道道抽象派的污痕。
他依旧昏迷不醒,浑身烫得像刚熄火的铁匠炉子,高烧不退,嘴里不时发出意义不明的呓语。
一会儿是那个尖利得能划破玻璃的女声,阴恻恻地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古老调子;一会儿又切换回铁牛自己含混的哭腔,像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,呜呜咽咽地喊着“冷…井水好冰…放过俺…”
声音在寂静的村道上回荡,听得抬担架的后生们腿肚子直转筋。
村里唯一懂点草药的老孙头被请了来。
这老爷子据说年轻时在县城的药铺当过几年学徒,是槐树坳的“赤脚神医”
,专治头疼脑热、跌打损伤,以及母猪不下崽儿。
他颤巍巍地来了,把了脉(手指头刚搭上去就烫得一哆嗦),又凑近了翻翻铁牛那布满红血丝、瞳孔都有些涣散的眼皮,最后只是把山羊胡子捋了又捋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,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气。
“咋样啊孙大爷?铁牛他…还有救不?”
旁边心急的村民问。
老孙头叹了口气,声音沙哑:“邪火攻心,神志迷离…凶险,凶险呐!”
他从怀里掏出个油腻腻的小本子,用半截铅笔头歪歪扭扭开了几副安神退热的草药方子,什么柴胡、黄芩、生石膏,分量写得含糊不清。
“赶紧去抓药,煎浓了灌下去。
能不能挺过去,哎…看个人造化,也看…看天意吧。”
他特意强调了“天意”
两个字,眼神飘忽地瞟了一眼祠堂的方向,仿佛那里藏着铁牛命运的判官笔。
**混乱暂时平息,但恐慌和猜疑如同井底蔓延的寒气,无声地渗透进槐树坳的每一个角落。
**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汗臭、血腥、草药味和极度不安的诡异气息。
女人们紧紧搂着孩子,男人们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,压低声音,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,仿佛黑暗里随时会跳出另一个“铁牛”
。
连平日里最嚣张的看家狗,此刻都夹着尾巴,喉咙里发出不安的呜咽,躲进了柴火垛底下。
**赵铁柱站在打谷场中央那片被踩得稀烂的泥地上,脸色依旧铁青,像刷了一层劣质的绿漆。
**他努力挺直腰板,试图重新凝聚起被打散的“革命权威”
。
但眼神深处,那丝难以掩饰的惊疑不定,像水里的油花,怎么也藏不住。
他环视着惊魂未定、眼神躲闪的村民,使劲清了清嗓子,声音刻意拔高了好几度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、近乎咆哮的权威感,试图用音量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:
“都看到了!
!”
他手臂猛地一挥,指向铁牛被抬走的方向,“什么鬼上身?都是放屁!
封建迷信!
是*.*敌人在搞破坏!
用了不知道什么下三滥的、见不得人的手段!
王铁牛同志,我们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,是遭了暗算!
是革命意志不坚定的表现!
我们要提高警惕,擦亮眼睛!
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牛鬼蛇神都揪出来,打翻在地,再踏上一万只脚!”
他顿了顿,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全场,最后精准地落在瘫坐在一旁、脸色苍白得像刚刷了白灰墙、还没完全缓过劲来的苏楠身上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