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,为一己之私欲,令婴儿,胎死腹中、损其灵识、妨害轮回;
或,生而不养、扼杀摇篮、遗弃荒野、高抛低沉;
或,养后残害、败坏伦常、刀砍斧剁、饥寒冻饿。
种种恶行,触目惊心。
终,至天怒人怨,邪灵生焉。
其,因先天不足,故行邪术;
因其未得父母慈爱,先遭亲人毒手;未尝人间温暖、甘甜喜乐,先受剔骨之痛、残暴之苦。
又因心性不全,致其为补偿喜乐,反走极端,自称“极乐”
。
殊不知,大道至理,过犹不及。
再因自小失乐,中途夭折,以灵成形,故又名死亡之“亡”
,即“乐”
字,写作少小无乐、夭折无心。
第22章《道喻》之六、七
此名者,令善者落泪,闻者感伤。
今,生灭之道降临,愿赐其心,赐姓名,名忘记之“忘”
,愿其忘却凄苦忧伤,并赐新生,征询其意。
她,跪拜涕零,却不肯受。
自称,仍感念其母,孕育之恩,愿,自称无心之女,自名虚妄之“妄”
,上为死亡之亡,所谓夭折无心;下为女儿之女,以此思念其母。
我,感其身经磨难,仍心存至诚,又恐其,心性不全,乱行不法,再遭不测之灾,故终赐名“无妄”
。
因,其有父有母,又无父无母,仿昔日,古神灵孙悟空例,许其,可以生灭之道为师,以全孝道伦常。
又因,生灭之道,执法最是严峻,可时刻警醒其心,使邪道不行、不敢伪诈妄为,此为改邪归正也。
但,“无妄”
今日之悔,并不能掩其昔日之过,也不能妄断,他日其不会再犯错。
故生灭之道,虽为其师父,法度却更加森严,已命幽冥地狱,执昔日之“极乐童子”
,即今日之“无妄”
,于阎罗法案之前,依法断其善恶生灭。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